添翼月刊,是一份專訪曾經與添翼合作過,在各個領域都是大師級的「添翼之友」,希望透過
這些訪問能讓大家更了解這些專業「職人」背後所堅持與創造的精神。
第三期,我們將為你訪問到台灣頂尖的女貝斯手:林羿妏。
她,你一定不陌生。在陳綺貞的演唱會上與陳綺貞嘴對嘴的親吻,彈出優美律動聲線的女樂手。
從大學時代就與陳綺貞組成「防曬油」樂團並參與陳綺貞多張專輯錄製與表演,之後更是陳綺貞
、陳昇等創作樂壇天王、天后演唱會指定專屬樂手。
「做什麼工作都沒關係,只要生活有音樂。」
林羿妏高中時初試組團,那時彈電吉他,是第一次感受到接觸音樂的美好,「從高中開始,我
就知道我要彈貝斯、玩樂團,即使未來做什麼工作都沒關係,但我的生活一定要有音樂」。林
羿妏跟我們開始說起她從高中對貝斯、對音樂就有的熱情,那時家人說考上大學就讓她玩團,
於是在大一的時候得到父親買給她的第一把貝斯, 而她從大學之後所從事的工作,無論是與樂
手去PUB跑場或是到音樂教室教貝斯,都是不想離開她最喜歡的音樂。也就是因為這樣的信念,
羿妏開始因為貝斯與音樂圈結下不解之緣。
因為陳綺貞 讓我開始可以以音樂為生
林羿妏大二時認識陳綺貞並組成樂團「防曬油」,並在之後陳綺貞發行的第一張專輯「讓我想
一想」時參與錄音,因此進入了以彈貝斯為生的生活,林羿妏說:「以前沒想過可以用彈貝斯
賺錢,第一次拿到薪水的時候非常高興,雖然因為是新人所以酬勞很低,但我完全不在意。」
從此之後林羿妏開始跟著陳綺貞跑校園和演唱會、自己開始接做場團、在樂器行教貝斯「那時
候什麼都做,覺得只要能一直彈貝斯就好!」因為這樣的信念,在陳綺貞溫室花朵演唱會時認
識了當嘉賓的陳昇,因緣際會下,陳昇也不顧眾人的反對用了這個新人當自己的貝斯手。
天才型地下樂手 轉型職業樂手的挫敗時刻
林羿妏在大學時期就已經是人稱的「地下貝斯女王」,貝斯彈法擁有自己獨創的風格,藉由訪
談中才發現羿妏在當時竟只學過一個月的貝斯。她說:「我只想依照自己的方式創作,彈奏出
我想要的編曲線條」。但是,即使是天才型樂手在音樂路上也是會有跌跤的時刻。第一個最大
的挫折就是進入了陳昇的團隊時,林羿妏說:「第一次練團的時候覺得自己好像小白兔進到野
獸叢林,每個樂手老師外表都很兇狠,不管是說話或是穿著的風格都格格不入,而且職業樂手
練團方式是對譜而不是創造,跟我以前的狀態完全不一樣。」除了從地下另類樂團接觸到華語
流行樂壇的衝擊,另有一部分的影響竟是讓她一開始引以為傲的自由風格。
因為在當時羿妏對貝斯是自己摸索的概念,沒有太多台灣流行音樂既定的專業背景當基礎,僅
僅憑藉自己對貝斯的熱情與音樂的想法,再加上自信,讓她在音樂的旋律性和節奏上和獨立風
格的音樂人相當契合。但當地下樂團與華語流行樂壇兩種截然不同的音樂模式相遇時,不熟悉
台灣樂手文化的她初期與其他樂手合作時著實磨合了好長一段時間,也帶給她很多的挫敗。
「我一直以為我能靠我的創意去彈奏任何歌曲,但我發現這套根本行不通。」也因為這樣她開
始試著擁抱模式的差異性。
「音樂創作讓我得到救贖」,從懷才不遇到享受音樂
一般人對於興趣能成為工作的一部份應該就能感到滿足,但是對於當時興趣就是工作全部的林
羿妏來說,她並不滿於現狀,她甚至有種懷才不遇的感覺。因為一開始的她玩團、組團的目的
就是利用貝斯來創作音樂,用她自己的方式表現出貝斯的精神。但是當成為專職樂手後,創作
的部分可不能時常被滿足,因此有一段時間她甚至不想再去練習貝斯的技巧,她想念起以前地
下樂團彈貝斯的自由度,而開始埋首於音樂的創作之中。她說:「創作音樂,是我一切的救
贖」。在與其他樂手磨合的階段期,她就是靠著創作音樂來達到壓力的釋放,而她也希望透過
這樣的方式讓自己的專業更進一步,林羿妏也漸漸找到了如何在工作狀態中也能享受著音樂的
方法。或許流行音樂的樂手生態讓風格獨特的林羿妏改變,但她一直試圖維持音樂的熱情之火。
勤加練習 真正享受表演的時刻 是彈好貝斯的重點
林羿妏說:「30歲以前,我急著向大家證明我的貝斯彈得有多好,而忽略享受彈奏的感覺」。
而這些原來就是讓她在台上感覺到最痛苦的部分,因為她的焦點全部放在貝斯上,只要彈錯幾
個音就會自責與糾結,也擔心別人對她的看法,因此忽略掉在舞台上表演心情與感覺的整體化。
但30歲之後,因為朋友的刺激,她才開始試著領略彈奏時的美好。心裡保持著繼續創作、玩自己
想玩音樂的夢想,但她知道她必須正視自己的問題,至少要達到某種程度的平衡,所以她又再次
提起練習貝斯的衝勁,每天勤練貝斯技巧要把這份興趣做到最好。「那時一天練七八個小時,甚
至朋友約都不出門,覺得自己不能再浪費任何一點時間。」
很開心能聽到羿妏在30歲後找到享受彈奏貝斯的快樂,我們也請她分享彈貝斯的中心原則,她
認真的說:「要hold住、並忘掉自己」。這一切說的應該就是呼應在舞台上忘記貝斯的焦點,
享受在舞台上彈奏的感覺吧!
和添翼 氣味相投
談到與添翼的合作過程,從大學時期就與陳綺貞合作到後來的盧廣仲以及投入添翼一些外接的
製作案,林羿妏說添翼的夥伴一直讓她覺得氣味相投,像同學一樣,從沒有適應上的違和感。
她很感謝添翼善待樂手的態度與對她的包容,讓她可以很自由的發揮,沒有既定的框架、沒有
限制,也因為這樣每每她都可以有無限的靈感可以發揮。而講到與盧廣仲的合作,她更是謙虛
笑著說:「盧廣仲的音樂很特別,因為盧廣仲,我才知道什麼叫做“shuffle groove”,抓到
全新的律動,重新意識到這種音樂元素。」聽著她這樣說著,我也深刻的感受著音樂這項魔法,
燦爛著許多音樂人之間的火花。
Musicianship 「我天生就是吃這行飯」
對於進入音樂這行業,她給年輕人一句話:「不要自我懷疑,要覺得我天生就是吃這行飯,就
會有機會來臨!」。她覺得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在機會來臨之前就要做好所有的準備,當機
會來臨時才能真正地掌握住。而當你已經做好準備時,就要有「自己是天生吃這行飯」的信心。
看著羿妏臉上洋溢著笑容,自信地說著這段話,「信心」無疑是提供給年輕人最好的答案。
採訪編輯:討海人
文字整理:洪詩婷、周宣辰
延伸聆聽:
陳綺貞 華麗的冒險、太陽、時間的歌
盧廣仲 一百種生活、七天、慢靈魂
延伸閱讀:
添翼月刊NO.1 刻苦自學的錄音大師楊大緯專訪
添翼月刊NO.2 熱情專注、站在資訊前端的聲音大師-樊乃綱 專訪
添翼月刊NO.3 獨創風格的地下貝斯女王-林羿妏專訪
添翼月刊NO.4 用造型表達生命特質的藝術家–曾瓊鶯專訪
添翼月刊NO.5 用燈光構圖的魔幻藝術家-黃文信專訪
添翼月刊NO.6 認真玩出獨特風格的藝術-吉他手-韓立康專訪
添翼月刊NO.7 永遠保持好奇的 音樂生活哲學家 奇哥專訪
添翼月刊NO.8 灌注熱情的台灣手工吉他製琴師—蘇育樟&李莉專訪
添翼月刊NO.9 優雅的光影捕捉家 –導演 黃中平專訪
添翼月刊NO.10 在光明與陰暗中煉出魔幻─導演楊秀敏專訪
添翼月刊NO.11 空無中淬煉出的美學影像家----胡世山專訪
添翼月刊NO.12 不留退路的演唱會指揮官----導演張文玲專訪
添翼月刊NO.13 暗室裏抓黑貓的叛逆編輯家-印刻文學總編初安民
添翼月刊NO.14 四度入圍葛萊美,用設計包裝音樂靈魂-蕭青陽專訪
添翼月刊NO.15--百變劇場天后--徐堰鈴 專訪
添翼月刊NO.16 直觀眼界看世界--金獎名導 徐筠庭 專訪
添翼月刊NO.17 熱血高材生的電影行銷夢-王師專訪
添翼月刊NO.18 「添翼試聽室」--盧廣仲第五張創作專輯What a Folk!!!!!!
添翼月刊NO.19 用音樂改變世界 攜手打造「What a Folk!!!!!!」--專訪鍾成虎&盧廣仲
添翼月刊NO.20 用設計說故事,平面設計師-陳世川老師
添翼月刊NO.21 用互動科技和人建立連結-專訪叁式團隊負責人曾煒傑
添翼月刊NO.22 讓照片說故事,重現那一夜演唱會的感動--專訪莊平老師
添翼月刊NO.23 融合科技與創意的魔女Kiki,拼命工作用力玩的米蘭人—專訪米蘭營銷創辦人/董事長 陳琦琦
添翼月刊NO.24 捕捉對應演唱會精彩畫面的眼睛--專訪導播吳孟儒
添翼月刊NO.25 駕馭唱片的「女騎士」--專訪HitFm節目部副總監&Love DJ王福怡
添翼月刊NO.26 用雙簧管的悠揚,帶你走入夢與現實的邊境-專訪演奏家 詹佳琦
添翼月刊NO.27 音樂怪胎Jam出閃爍新花火-專訪Nerd Punk團員—Fin & Jack
添翼月刊N0.28 優雅穿梭古典與流行的美麗音符-專訪大提琴家 吳世傑
添翼月刊No.29 聽覺與視覺的相互交融,演唱會的視覺魔術師-鄭宸宇老師
添翼月刊No.30 聲音的修行者,演唱會PA音控師-夏傑 專訪
添翼特刊--白目樂隊主唱 高小糕專訪